最新网址:www.xbiqugu.net
失业者正在郊外工厂暴动,丝毫不影响富人出城散心。
谢衍在回去的时候,看到一长串马车出城。
宝马雕车,雍容华贵。
仆从成群,前呼后拥。
可能是几家人相约外出,仅跟随在马车前后的仆从就有四五百人。甚至就连那些仆从,也一个个衣着光鲜,仿佛人上人的样子。
如此豪奢做派,倒是能解决许多人的就业。
谢衍惊道:“好歹我也是通判之子,我爹在黄州府官场排第二。怎么他们出门时阵仗大得很,我出门只有你在身边跟着?”
王昇笑道:“门风不同。”
谢衍说道:“这些家族很难管吧?我爹在黄州府做官,怕是也要看他们的脸色。”
“万事都要商量。”王昇说道。
谢衍突然有一个疑问:“我爹就算不讲排场,怎么连妾也不纳?”
王昇顿时憋笑:“相公与娘子伉俪情深,容不得第三人插足。”
“我怎么听着这话很假?”谢衍有点不相信。
王昇非常隐晦的说:“娘子出身显赫,当初算是下嫁的,虽为妇人却极有主张。”
好嘛,谢衍这下听明白了。
他爹不是不想纳妾,而是有贼心没贼胆。
谢以勤自称全靠科举名次和为官政绩,四十多岁就能做一府通判。说出去谁信啊?还不是有个老丈人在提携。
当然,那位老丈人能力有限,接下来的仕途还得靠谢以勤自己。
谢衍问道:“我外公是做什么的?”
王昇回答:“大明开国之初,被拆族迁徙到河北的。迁去河北第二代就中了进士,渐渐就成了官宦世家。老相公为官清正,鼎泰年间被贬去爪哇,在海外升迁至吕宋总督。因年迈请求致仕,去年初病故。”
“那我外公家里,还有什么舅舅之类的在做官吗?”谢衍颇为期待。
王昇说道:“还有两人在做品官。郎君的大舅,是广东省的实权参政。”
谢衍听得美滋滋,自己这辈子真成官二代了,父母家里都是做官的啊。
想想穿越前送外卖的艰辛,总算是熬到头了!
思及送外卖,谢衍不禁想起原时空的父母。他也只能自我安慰,爹妈响应二孩政策,四十多岁又生了个弟弟,自己不在了还有弟弟撑着。
谢衍指着已经远去的车队:“他们到哪儿去?”
王昇猜测道:“可能是去安国寺,那里香火极盛。传闻韩琦曾在寺中苦读数载,苏轼也连续五年每隔一两天就到寺中游玩。”
“这都快中午了,能玩到什么时候?”谢衍看那些家伙不顺眼。
王昇说道:“安国寺内有许多雅舍,专供有钱的香客居住。只要给得起钱,在寺内住一辈子都行。临近中午出城,肯定是在寺内过夜。那些富贵之人,一个个都起床很晚,邀约出门当然就晚得很。”
临近中午,得赶回家吃饭,两人叫了一辆驴车。
来到厅衙侧门下车,谢衍居然遇到同行——外卖小哥。
这是给他家送外卖的,放在门房处没让进去,王昇顺手帮忙拎去后院。
家里也有其他饭菜。
母亲解释说:“我有些想念会宾楼的辣椒,就喊了一份送过来。六郎伤势未愈,今日就别碰辣椒了。”
食盒打开,谢衍看着辣椒愣了愣:“这种辣椒到处都有吗?”
母亲说道:“近几年传到湖南了,黄州府也有少数农夫种植。价钱还挺贵的,再过几年传开了就能便宜些。”
“辣椒是从哪里传来的?”谢衍问道。
母亲说道:“海外一个叫美州的地方。太宗晚年的时候,推测大洋极东之地有一美丽之州,遂派遣船队扬帆探寻。”
“就真探索出来了?”谢衍惊讶道。
母亲笑道:“太祖、太宗两位皇帝都是天降神人,他们的推测岂会出错?不过也有传言,刚开始并不顺利。第一批、第二批探海船队都失踪了,直至太宗驾崩的第五年,第三批探海船队才从吕宋返航。”
谢衍又问:“有在美州设总督府吗?”
母亲摇头:“美州太过偏鄙,没有多少百姓愿意移民过去。一直都是朝廷组织探索,每次顺带运过去一批死囚。中间好像还停止了二三十年,估计现在那边的人口也不多。”
在发现美州偏远穷困之后,朝廷还一直坚持探索其陆地,这让很多大臣都表示不理解。
但几乎每一位皇帝,都会组织船队去美州,似乎在寻找一种叫橡胶的宝物。
至今也没找到橡胶,但陆续带回许多别的东西。
比如辣椒。
比如土豆。
比如烟草。
这个时空的母亲挺会吃辣,被辣得额头直冒汗,居然还越吃越起劲。
谢衍也想尝尝,但因伤势“未愈”而禁止触碰。
下午他回到书房,把各类课本拿出来研究。
四书依旧是必考的,六经依旧要选择一经,谢衍瞟了几眼就头大无比。
不过阅读着那些文字,总有一种熟悉感,估计是这具身体的原因。
“能不能绕过四书六经走捷径?”谢衍问道。
王昇说道:“如果选择考理进士,四书六经出题会简单一些。尤其是六经,出题非常简单。但考理进士的时候,物理、化学、天文、地理却难上加难啊。”
“那我就考理进士!”谢衍大喜。
王昇劝道:“六郎,理进士真的很难。文进士的数学、物理等考题,听说被理进士们讥为儿戏。”
谢衍说道:“我就喜欢挑战难题,千万不要拦我!”
他随手打开一本数学教材,看着看着就懵了。
阿拉伯数字他认识,加减乘除符号他也认识,可有一些符号却似天书见都没见过。
这些符号,是大明数学家们自创的!
谢衍连忙翻开物理教材,同样有一大堆符号不认识。
尼玛,不兼容啊。
整个下午,谢衍都在认真看书,主要是熟悉这个世界的各种符号和单位。
吃晚饭的时候,二哥和小妹回家了,父亲却一直没露面,估计是失业者暴动还没处理好。
……
洛阳。
垂拱殿的偏殿,议政厅内。
刚赶回京城的退休大臣杨立德,朝着叶太后作揖道:“圣人明鉴,改革非一朝一夕之事,过于激进莽撞反而会坏事!”
叶太后问:“杨先生匆匆赶来京城,又急着觐见皇帝,就是想劝陛下暂缓改革吗?”
杨立德说:“《大明旬报》那篇文章一出,好多地方都乱起来了。哪有朝廷写文章煽动百姓作乱的?”
叶太后今年还不到三十岁,眼窝有些深,鼻子有点挺,其余都跟汉人没啥区别。
小皇帝今年十一岁,非常懂事的坐在那里。一会儿看向这个,一会儿看向那个,似乎想搞懂大人们为何争执。
叶太后没有接话。
首相邓公武说:“童工禁令,去年底就颁布了,今年一月一日起施行。这都已经夏天了,有几家工厂遵守禁令的?不但工厂不遵守,民间报刊也对此只字不提。他们想干什么?”
杨立德说:“治大国如烹小鲜,不能过于急躁。就算要急行,也该让官吏动手,而不是煽动小民暴乱!”
“我煽动小民暴乱了?”邓公武冷笑,“我通篇都在讲道理、摆事实,没有一个道理是错的,没有一个事实是假的!”
杨立德恍然大悟:“原来那篇文章,竟是出自邓相公之手。”
叶太后突然开口:“是我让首相写的。”
杨立德再次看向叶太后,发现这位太后表情坚毅,目光炯炯有神,非寻常妇人可比。
他猛然意识到什么。
叶太后是女神童出身,而且还是七河地区,这一百多年来唯一的女神童。一直坚持读到太学上舍,才被选为太子侧妃的。
能读到太学上舍的女人,就算没有顺利毕业,也绝对具有大毅力、大智慧。
这场变法,极有可能是太后在主导!
当然,实际操作离不开首相邓公武,因为太后没有从政经验可言。
叶太后问道:“你知道当年七河都护府乱成什么样子了吗?”
杨立德说:“七河都护府,已经被先皇梳理了。”
叶太后冷笑:“七河都护府很好梳理,无非平息几次叛乱,多杀一些文武官员和异族。但如果汉地乱起来了呢?”
“汉地不会乱,如今的大明正值盛世,”杨立德说道,“先皇晚年,休养生息,财政已渐渐宽裕。多次平叛之后,也整顿了各地军队。如今国库充盈,兵强马壮,疆土辽阔,已经远超汉唐极盛之时!如此盛世,哪用得着变法改革?一旦改革,必然生乱!”
邓公武阴阳怪气来一句:“连童工禁令都无法推行的盛世?”
杨立德转向叶太后:“圣人请复我官职,我必将童工禁令落实,保证一年之内全国工厂再无公然使用童工者!”
邓公武哈哈笑道:“若没有我那篇文章,你会抱病跑回朝廷来,揽下童工禁令的推行之责?既然病了,阁下还是回家安养吧。”
叶太后说道:“杨先生忠公体国,退休期间还抱病回朝讨论国政。如此行为应该嘉奖,就赏赐一百块银元吧。行人司挑选官吏,护送杨先生回乡养病。”
杨立德欲言又止,因为叶太后死盯着他。
终于,他还是退下了。
能够如此顺利的打发掉,多亏了雍王那场政变。借着谋反罪名,一股脑儿杀掉几十个权贵,下狱、流放两百多个附逆者。
朝堂前三排,为之一空!
前十排,只剩下几个倒戈武将。
其中不乏有冤杀的,他们并不知道政变内情,只是下意识的依附“新君”。并且在另一位新君通电勤王之后,他们立即选择闭嘴观望,最后还到洛阳郊外去迎接新君回京。
这不重要。
重要的是,他们被伪帝提拔重用!
邓公武也躬身告退。
叶太后牵着小皇帝的手,登上御辇返回宫中。
她取出一个老旧的箱子,亲手用钥匙打开,里面赫然放着十几本小册子:“再过三个月,皇儿也该满十二岁了。这些书册,你每天背一页,不要与外人言说。”
“这是什么?”小皇帝好奇道。
叶太后说道:“你皇爷爷从六岁到十二岁,一直跟在已经退位的太宗陛下身边,直至太宗陛下驾崩为止。这些书册,都是太宗陛下传给你皇爷爷的。”
小皇帝瞅了瞅,伸手拿起一本翻看。
叶太后继续说道:“这些书册,是你几位兄长夭折之后,皇爷爷暗中派遣心腹交到我手里的。你要记住,太宗陛下不会有错,你皇爷爷也不会有错。如果今后有大臣说的不一样,那么他们就肯定是奸臣。”
小皇帝半懂不懂,只知道点头。
叶太后又说:“你那篡位的雍王叔,便是那些奸臣的首脑。不对,他连首脑都算不上,只是奸臣选出来的傀儡。”
小皇帝问:“雍王叔和那些奸臣,不是都已经被杀了吗?”
叶太后说:“奸臣是杀不完的。你皇爷爷杀了很多奸臣,但他年纪大了,实在杀不动了。不但奸臣借尸还魂,就连一些忠臣也变成奸臣。”
小皇帝问:“娘说邓太傅是忠臣,那他以后会变成奸臣吗?”
“有可能,但不一定。”叶太后道。
小皇帝听罢,眼中生出恐惧之色。
(本章完)
手机站全新改版升级地址:http://wap.xbiqugu.net,数据和书签与电脑站同步,无广告清新阅读!